close
中國時報 2008.04.07
民族救星? 民主剋星? 普丁 力除蘇聯解體悲情
張慧英/特稿
對許多俄羅斯人來說,普丁是民族救星。批評者說他只是坐收油價飆漲之利,而且讓民主倒退,宛如昔日的沙皇。他的淡藍雙眸透如寒冰,讓人覺得神秘冷峻,是謎中之謎。
「自列寧以來,他是最聰明的領袖,能力、反應、性格都不簡單,最大的長處,是知道何時可以解決什麼問題,不能做的,他會等。」莫斯科大學科學院東方研究中心的劉宇衛(Valentin Golovachev)分析,普丁很有創意和謀略,能夠找到其他人想不到的解決辦法。他不怕衝突,但面對挑戰時,會選擇不衝突的方式,所以解決問題效率高。
一九五二年普丁出生於聖彼得堡,家境清寒,小時打架鬥狠不輸人,加入KGB後,八○年代派到東德任情報官。蘇聯解體後,他被聖彼得堡市長索布查克延攬為副市長,又獲總統葉爾欽賞識而進入克里姆林宮。他未能躬逢民主化浪潮之盛,倒目睹了解體後的失序與悲哀。一九九九年底上台以來,他一直在擦去那個悲哀。
普丁的評價內外兩極,國內高人氣,西方媒體卻嚴厲批評。他雖然長著西方臉孔,卻是一個東方傳統威權國家的領袖。滴酒不沾、秩序井然的他,和酗酒肆意的葉爾辛完全是不同典型。普丁有霸氣,但也有心整治國家,並選擇自認最有效的方式。包括強化中央權力以扭轉失序、鎮壓車臣、善用能源收入償還外債、鏟除金融寡頭、重建民族尊嚴。
「他強勢,但也重視回饋,會透過祕情系統了解民意,並且作改變。」軟體協會主席馬卡洛夫(Valentin Makarov)說,「普丁是第一個說話算話的領袖,因此人民相信他
。」
也有人不滿普丁,聖彼得堡市民塞爾吉對民主倒退反感:「普丁手上有軍政情大權,可對民主做些事,為什麼不做?」不過這樣的聲音在俄羅斯是少數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