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中國時報 2008.04.07 
面對西方 孤傲又渴望被接納
張慧英/專題報導

雖然冷戰已經結束,但俄羅斯與宿敵西方國家的關係,仍然相當矛盾。一方面
希望被接納,融入整個歐洲家園,一方面又自矜自傲,非常在意勢力版圖。近
年來普丁的外交政策轉趨強硬並加強軍備發展,昔日的冷戰幽靈,是不是會隨
著復甦?

     其實,未必是西方容不下一個強大的俄國,而是一個強大的俄國,是否還
以冷戰思考來面對世界。這中間的拉扯,恐怕不是向西或反西,而是新或舊了


     蘇聯解體、加盟國紛紛獨立,對俄國的自尊是一大創傷。尤其美國不斷拉
攏前加盟國及支持親美的顏色革命,一九九九年北約入侵塞爾維亞,北約持續
東擴,現在更要在波蘭、捷克設飛彈系統,烏克蘭和喬治亞也要加入北約,在
俄羅斯看來,這是對自己勢力範圍的鯨吞蠶食。

     其實普丁剛上任時,對美國和歐盟、北約都很友好,更率先支持布希反恐
。但美國卻未給予足夠的回報與尊重,甚至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(ABM)。
由於俄國強烈反對烏、喬兩國加入北約,並揚言撤出中程核武條約,德、法等
國不願影響西歐與俄羅斯的關係,否決了兩國的入會案。普丁此役獲勝,暫時
護住了勢力疆域,也確認了俄羅斯的強國地位。

    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副主任崔寧(Dmitri V. Trenin)認為,普丁只是把嗆聲
當工具,以促使美國討論武器管制、飛彈防禦等俄國關切的議題。最近出版了
《正確認識俄羅斯》(Getting Russia Right)的他明確指出,俄國現在不想
、也沒能力再爭第一超強。雙方雖然出現分歧,但不是冷戰,反而比較像十九
世紀的列強競逐。

     俄羅斯外交部對外經貿合作司科長諾維柯夫(Oleg A. Novikov)也強調:
「不會再有冷戰了,因為都是同樣的意識形態,我們和美國現在是伙伴關係。」

     的確,當美國商人在莫斯科找商機、俄羅斯新貴在倫敦買豪宅時,實在
沒理由再開幹。問題是,普丁除了鼓勵內部的民族主義,最近幾年外交姿態
也變得強硬。許多事不以溝通化解,卻選擇威脅恫嚇。大至揚言用核彈對準
烏克蘭,小至為了遷移紀念碑這種小事和愛沙尼亞這種小國吵架,以及停供
烏克蘭天然氣等等。

     俄國人普遍有反美情緒,普丁的強硬是有民意支持的。當年葉爾欽採納
西方建言導致經濟崩潰,讓民眾相信西方陰謀論。《產經新聞》莫斯科支局
長內藤泰朗表示,普丁說西方會打擊弱國,蘇聯就是太弱才被擊垮,所以現
在必須要更團結、更強大,「當時問題在蘇聯,不在西方,他們卻寧願相信
問題出在別人,不改變,會再犯錯的。」

     俄羅斯對西方有渴望,也有幻滅。原以為放棄共產、改循歐洲價值,就
能「回歸歐洲家園」,結果,新聞時報外交副主編羅曼諾夫
(Alexander V. Lomanov)說:「東歐小國改了就可以加入,我們改了卻仍
『只是好朋友』,那何必?家園的椅子很小,俄羅斯的屁股很大,坐不下,
我們只有自力更生。」

     雙方更深刻的分歧是在思維與文明,英國廣播公司(BBC)莫斯科分
社主任艾加(Konstantin Eggert)說,俄羅斯還是十九世紀帝國主義的思考
,「如果不能展現你比人強,就不覺得自己有力量,問題是除了能源,俄羅
斯在外交上沒什麼可提供的。」

     崔寧分析說,西方過度聚焦於俄國的民主,俄國則因仇外認定西方不懷
好意。他建議:「西方不應把俄羅斯視為民主失敗、注定對內專制、對外侵
略的國家,最好視為一個崛起中的資本主義社會。俄國人希望改善生活遠勝
於主宰別人,帝國已逝,不再復返,強大的俄羅斯將慢慢轉型成一個民族國
家(nation state)。」

     其實冷戰很難重演,俄羅斯無法再集結足夠的力量與盟國,而且也知道
這就是當初拖垮國家的原因之一。但要與西方化敵為友,還需要一段時間的
交流理解。在那之前,俄羅斯將基於自己的利益,視議題與條件,與西方維
持既競爭又合作、有對立也有妥協的關係。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arkibc 的頭像
arkibc

航凱的寶藏

arki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