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更新日期:2008/09/22 08:35

「如何解決全球金融風暴 日本經驗或可取法」(夏明珠報導)

短短不過四年前,日本發生的金融危機,眼看就要擴散,成為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導火線,當時,日本多數大型銀行都陷入困境,許多看來快要倒閉,以這些銀行規模之大,影響力之廣,禁不住要讓人擔心,假使有一家、甚至幾家無法度過難關,金融風暴恐怕擴及全球。

這個最壞的假想,最後並沒有發生,主要是因為那些問題銀行在結束業務以前,透過政府的鼓勵與協助,打消呆帳,這個過程相當痛苦,而且代價昂貴,不過,它卻成功的遏止金融風暴擴散,美國上週宣佈將成立獨立機構,吸收房貸呆帳,這或許是從日本的經驗中,得到的啟示。

日本的故事,應該從2002年說起,當時,一家大型銀行因為呆帳嚴重,瀕臨倒閉,這些呆帳源自於經濟擴張時期,銀行過度寬鬆銀根,尤其是對房地產開發業者,一待泡沫破裂,房地產價格下跌,建商沒有能力再償還貸款,銀行借出去的錢,就成為呆帳,這和美國次級房貸衍 生的金融問題如出一轍,所不同的是,日本銀行借貸對象,多數是房地產開發商,而美國次級房貸的借貸戶,很大部分是低收入的房屋所有人。不過泡沫破滅之後, 所形成的結果是一樣的。銀行借出去的錢,收不回來,這些錢成為呆帳,銀行把貸款戶的抵押品沒收償債,可是因為房價下跌,抵押品也無法彌補銀行的損失。

金融風暴隱然成形,日本政府陷入痛苦的抉擇,它們在調降利率之餘,也和美國最近作法一樣的挹注大量資金進入金融體系,不過,日本經驗證明這還不足以解決問題,最後,日本還是被迫採取了昂貴而且痛苦的決定,就是用納稅人的錢,幫助銀行打消呆帳。

為此,日本付出了驚人的代價,至少投入了一千億美元的資金,日本央行以優惠利率,借錢給財務困難的金融機構,同時購入它們的股票,條件是,接受紓困的銀行,必須充分揭露它們的財務狀況,並且保證不再犯相同的錯誤。

當 時,銀行公佈的財務黑洞,令社會為之震撼,多家金融機構的股票跟著重挫,投資人也陷入痛苦的深淵,不過,到2006年以前,多數問題銀行都重新開始獲利, 信用也跟著恢復,更令人欣慰的是,日本央行還從整個事件中獲得實質利益,它把四年前購進的那些跌的慘兮兮的問題銀行股票賣掉,倒賺了一筆。

可惜的是,故事的結局,並非皆大歡喜,日本在經歷非常短暫的經濟回升之後,現在又瀕臨衰退邊緣,部分原因是因為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拖累,部分日本銀行也踩到地雷,此外,北陸銀行和新生銀行都借過錢給上禮拜申請破產的雷曼兄弟,這也是近來日本金融股慘跌的原因。

還好,日本經濟並非全然仰賴金融服務業,日本人創造以及發明的能力以及它的製造業,才是它財富的根基,儘管很多日本品牌,都已經把工廠移往中國,出口依然是日本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,只要日本產品繼續行銷全球,就算經濟暫時衰退,它也遲早有恢復榮景的一天。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arkibc 的頭像
arkibc

航凱的寶藏

arki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