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曉玟 出處:天下雜誌 396期 2008/05
翻開歷史紀錄,台灣企業十年間總營收成長,平均獲利卻從十年前的七.三%,一路下降至去年的五.五%,千大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充,價值卻頻走下坡。
站在第一線企業家的鼻子,往往比經濟學家的頭腦還敏銳,包括台積電、廣達、聯發科、台塑等製造業掀起了「服務創新」的思潮,在製造本業中大賺高附加價值的「服務財」。「服務創新」的理念將如何改變台灣產業未來?哪些企業領先掌握精髓,拿下亮眼成績?
服務業變革,輸出know-how大展商機
當製造業紛紛跨足服務,台灣服務業也加快創新的腳步。
全台灣近六千家店面、每日來客數六百萬人次的統一超商集團,是台灣服務創新的標竿。7-ELEVEN已從高效率服務(一次服務很多人),升級到高密度服務(為一個人提供多種服務);從量變,進步到質變。
7-ELEVEN愈來愈像社區的生活中心。很難想像,去年,每人平均在7-ELEVEN就交了七筆水電費、信用卡等費用。一進7-ELEVEN,還能用i -bon透過網路買電影票、高鐵票、預劃座位。連買頂機車安全帽,都能順便買一百萬的交通保險。每一人的多種需求,角落一間7-ELEVEN統統包辦。
未來,統一超的跨國擴張,不是自行展店,而是更具野心的要輸出商業模式。
「就像7-ELEVEN是要去賣商業模式、收權利金一樣,台灣的未來,應該是要輸出生活風格,」統一超總經理徐重仁對台灣的生活風格競爭力,深具信心。
連台灣品牌之父施振榮都說,「我看好台灣的服務業!」
這是因為,台灣一萬五千多美元的人均GDP,與挑剔的中產階級消費者,已經幫台灣服務業者鍛鍊出經營平價時尚的能力。
「中國、印度、東南亞等新興市場,台灣經驗比美國經驗有效,」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笑吟吟地說,「我們都是『俗擱大碗』!只有台灣服務業的經營know-how是最適合開發中國家。這是台灣服務業的優勢。」
當「台灣製」的成長之路盡頭已現,服務創新,像是及時出現的轉彎號誌,指引企業家,勇於轉型、無畏前行。
- May 18 Sun 2008 10:31
[天下]服務創新 進攻新市場(一)
close
作者: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